——庆祝少儿戏剧场2周年、北戏书馆1周年、系列京剧教育丛书《京剧大家绝艺录》等书籍首发式暨大型北京传统音乐会“燕落花枝”演出
2015年5月31日上午十点半,学院在少儿戏剧场以简单朴素的形式,集中举行了“职教行动在北戏——庆祝少儿戏剧场2周年、北戏书馆1周年、系列京剧教育丛书《京剧大家绝艺录》等书籍首发式暨大型北京传统音乐会《燕落花枝》演出”等艺术职业教育多个庆典活动。活动就学院近年来进行的全方位、多层面的艺术职业教育活动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总结,以探求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 陈启刚;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吕先富;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处长 常建军;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 杨劼;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 荣燕宁;北方昆曲剧院 院长 杨凤一;中国评剧院 院长 王亚勋;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 王洪玲;北京市曲剧团艺术中心 团长 孙东兴;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总编辑 丁波。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并观看了演出。
学院秉承“发展艺术职业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的理念开办少儿戏剧场,自2013年6月1日至今已整两年,完成了“2013春夏”“2013秋冬”“2014春夏”“2014秋冬”和“2015春夏”五个演出季的演出,在演出季的每个周末进行2场演出,周六、日各一场。截止2015年5月底,共计演出70台193场,接待观众近7万人次,场均接待观众约350人次。两年来,院京剧、地方戏曲、舞蹈、音乐、影视和舞美六个专业系逾1万人次的学生得到了舞台演出以及幕后各项工作的实际锻炼。少儿戏剧场自开办之初就承载着学院对未来的担当。对传统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对少年儿童美育教育的落实都是少儿戏剧场得以安身立命之本。学院学生在全国 “文华艺术院校奖”戏曲大赛、CCTV“学京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国际标准舞比赛、“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等27个省部级以上赛事中,荣获集体和个人金银铜奖、创作奖、表演奖等118个,少儿戏剧场功不可没。学生们在艺术实践中,不仅提升了艺术技艺,还增强了未来职业规划,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与成果。此外,少儿戏剧场的开办也挖掘了学院创作的潜力。一批优秀经典传统剧目的复排,一批优秀新剧目的创作,展现了学院师生的艺术造诣和教育成果,优秀剧目包括原创京剧《少年马连良》,原创系列舞台剧《中华美德故事汇》,原创话剧《少年少年》,原创大型现代评剧《什刹海》等,复排了莎士比亚名剧《第十二夜》,曹禺《雷雨》,复排传统京剧全本《四郎探母》,评剧全本《秦香莲》等等。也正是因为学院重视舞台实践,不断探索艺术职业教育的规律,学院学子得以在少儿戏剧场的舞台上大展拳脚,积累舞台演出经验,培养职业技能和素质。2011级评剧高职班全体12名学生全部被中国评剧院接收,成为评剧院各项演出活动的生力军,也成就了学院坚定地培养各门传统艺术人才的信心。
如果说少儿戏剧场是一个综合性的传统艺术教育、传统艺术普及场所,那么,北戏书馆则是剧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体现了北戏人的一份坚守与坚持。北戏书馆作为北京评书传承基地,自2014年6月1日挂牌演出开始,在一年的时间里风雨无阻,坚持每周六晚进行长达2小时的评书演出从不间断,已经成为北京市著名的评书演出场所,成为少儿戏剧场的知名品牌。一年来,评书演出达53场,每场观众达120人左右,总计观众数在3000人次以上。观众从以学校周边为主已经发展到最远每周从昌平、通州赶来,还有一些外地的观众慕名专程周末赶来听书。有一名观众在看了一段时间的演出后,毅然决定报考全讯白菜策略,立志学习这门传统艺术。北戏书馆是全讯白菜策略职业化教育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将教学和演出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探索,它为学生逐渐成长为专业的演员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全讯白菜策略 “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艺术职业教育的出路,近年来相继与多个国家级院团开展了订单式演职员的培养教育。同包括北方昆曲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北京曲剧团在内的院团合作办学。从招生开始,就以院团的需求为标准,筛选好苗子进入学院学习。院团则根据全讯白菜策略的教学计划,提供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学习完成后,各院团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择优录取进入院团工作。
为了加强学院在京剧流派传承教学中的作用,学院还根据传统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口传身授”的特点,于2014年立项并启动了《京剧大家绝艺录》系统工程。计划用3至5年时间,按照京剧的行当、流派,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京剧名家、大家进行录音、录像访谈。这些大家、名家是京剧艺术传承的宝贵财富,也是开展京剧教学示范的宝贵资源,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及时、有效地抢救即将失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京剧的行当教学、流派教学、剧目教学、动作示范留下宝贵的第一手音像资料,必将有力地促进京剧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今天,《京剧大家绝艺录——武生篇》首发,作为该系统工程的子项目,该书记录了十几位武生专家的访谈,将帮助所有戏曲教学单位更进一步提升武生行当教育教学的品质。此外,学院还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编撰了京剧表演专业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京剧程派非遗传承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李文敏先生的专辑《李文敏教学生活50年纪念集》,以及全面介绍学院的《北戏韵律》等著作。
2周年纪念演出,大型北京传统音乐作品音乐会《燕落花枝》是一场以“弘扬民族传统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它的创排是北京传统器乐曲以活态传承的方式融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次尝试,师生们试图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出一条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路。音乐会阵容强大,约请了著名的作曲家杨春林、陈春光、陈思昂、丁纪、刘启汉等参与创作和演出,总导演张晓红和所有演员都来自学院。历经了一年多的采风、挖掘、整理和论证,这台音乐会最终选取了北京传统器乐曲中具有代表性的吹打乐、弦索乐、戏曲音乐、宫廷音乐四种类型作为节目框架,以《北京民族民间器乐曲》和目前还流传在民间的器乐曲为基础,加工演绎不同风格的北京传统器乐作品《四上贤》《文朝凤》《将军令》《哪吒令》《燕落花枝》等,共16首曲目,用音乐表现了老北京从皇家祭祀、宫廷宴飨到民间的红白喜事的热闹场景;从乡村节日社火到文人修身养性的处世态度,让观众感受到人们用乐器所营造出的威严与和谐。此次《燕落花枝》的演出是继2014年底公演后,经过再度创排才与广大观众见面的。执守着一份对艺术认真的态度,本着为北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添砖加瓦之心,音乐系师生也为音乐职业教育努力探索前行。
学院立足自身现有资源,从戏曲优势发展开来,与音乐、舞蹈、话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相结合,秉承国家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的高度去思考和探索艺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将目标任务具体化,踏实、认真地努力践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到访嘉宾签字
院长与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 陈启刚亲切交谈
老艺术家亲切交谈
合影
合影
合影
刘宝华书记主持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院长致辞
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讲话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讲话
北戏书馆忠实观众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刘孟千一发言
“北戏书馆”代表张怡发言
院长刘侗向李文敏赠书
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文敏发言
向受访老艺术家颁发顾问证书并赠书
合影
向受访老艺术家颁发荣誉证书并赠书
合影
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受访老艺术家高牧坤发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荣燕宁讲话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讲话
合影
图/摄影工作室 文/演艺中心